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药学会
AAAAA级学会

中药材行业问题分析与出路思考

2016-03-28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至此,互联网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而是融入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去、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互联网不再仅仅作为一句口号,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本文就从互联网角度,对中药材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各个企业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的努力做以分析和说明,对中药材行业的出路做以思考。
一、中药材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高速发展,中药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原来主要靠野生供应市场的药材资源逐渐萎缩,甚至枯竭,药材的价格也因此在节节攀升。中药材的“药”属性有所淡化,其“商品”属性却在不断增强。羊群逐草,商人趋利。在利润的驱使下,中药材行业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歧途,出现了各种问题。
1、种植方面的问题
道地产区盲目向非道地产区引种
中药材种植讲究道地产区,东北的人参、青藏的虫草,河南的四大怀药、河北的八大祁药,在利润的驱使下,药材由道地产区向各地引种,导致药材的含量不足,药效降低。
为了利益不按时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应因时采收。大家熟知的一句俗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意思是说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但药效极佳;到了四月,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这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到了五月,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只能“砍了当柴烧”了。
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金银花,以花蕾入药,应选择晴天早晨露水刚干时摘取花蕾,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
2012年,120头三七市场价高达800元每公斤,七农为赶行情,提前采挖根茎尚未发育成熟的三七,导致三七质量下降;同期三七红籽价格最高达到1450元每斤,约70%三七留种后作为冬七采挖,而冬七经留种,红籽消耗了一部分营养成分,从而导致三七根茎发育不及春七,质量较差。
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的环境污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条件不断丰富,其中工业领域的贡献功不可没。而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导致大量家种中药材重金属超标,而各种各样的化肥、农药的滥用,导致中药材种植过程农残重度超标。中药材本身已经病情严重,如果用来治病救人,岂能药到病除?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
我国中药材的种植目前仍处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阶段,大规模的种植基地数量有限,即便是大型种植基地,也很少有完全按照规范化标准去种植的,仅仅为了国家的补贴、为了GAP牌照的基地不在少数。而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因为种植技术有限,经验不足,药农种植出来的药材,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难以达到统一标准。
2、初加工方面的问题
硫磺熏蒸
为了使药材在加工之后外观性状更加美观,更加便于储存,多数加工户在药材加工时都会选择硫磺熏蒸,例如亳州地产药材白芍,市场基本难以见到无硫货,当归、山药等大宗品种同样面临严重的硫磺熏蒸问题。
分散加工乱象纷呈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直接导致了一家一户的加工现状。例如怀山药,主产于河南武陟以及河北安国周边地区。武陟是传统种植区及加工区,每年10月下旬,怀山药开始采挖,采挖后的怀山药要去除泥土、芦头、须根和外皮,经过清水浸泡、去除粘胶质,再经反复晾晒、发汗,后经打磨搓圆(部分切片),最终得到成品,看似工序繁琐、加工难度大,其实这些过程都是在一些既是种植户又是加工户的农家小院中完成。为了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国家规定只有取得GMP资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才能对药材进行加工,但是像上述所说的药材加工乱象比比皆是。
3、仓储物流方面的问题
养护水平低、包装不规范
看似简单的中药材仓储养护、物流问题,也不容小觑。中药材大货经营者多为个人,一般以销定量,少量的库存大多存在家里的空房,极易引起返潮发霉、泛油生虫,几乎没有养护措施。包装不规范,麻袋、编织袋(有灰色和白色新袋子、有各种颜色的饲料袋子、化肥袋子等等),五颜六色,大小不一,造成装卸、运输极为不便。
仓储条件差
部分经营中药材大户或者中药材购销公司会选择专门的仓库来存放货物,但所谓专门的仓库也是普通的库房,无非是比较大,专门用来存储货物,根本谈不上防潮防鼠等基本的养护措施;近年各大产地及药材市场发展起来一批冷库,药材经营户为了长期存放药材会选择成本较高的冷库,而冷库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冷库使用面积,多将库内货物尽量堆高,完全忽视药材承压能力,消防安全也令人担忧。
运输条件差
短途运输车辆多为电动三轮、机动三轮,长距离运输多为物流统一收货、发货,也不管不同的药材放到一起会不会串气串味;运输途中部分车辆不盖篷布,导致药材遭到严重日晒、雨淋、混入杂质,降低药材质量。
4、流通方面的问题
中药材的流通环节多,必然导致两个问题:
第一: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药品进入最终消费者的手中时,价格虚高;
第二:流通过程中,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非药用物质合成药材,例如使用面粉、食用胶等,利用模子制作冬虫夏草,以玉米须加工后冒充藏红花;
添加非药用成分增重,例如冬虫夏草中加入细铁丝、铅粉等,红参中加入白糖等;
为了使卖相美观,给药材染色,如将栀子用染色剂进行浸泡,使其颜色更加鲜亮;
以伪品充药品,如以水半夏冒充旱半夏,以黄精、玉竹、射干充当白芨;
以非药用部位充当药用部位,如药典规定柴胡入药只能是根部,不良商家在柴胡(根)中掺入茎秆,甚至直接售卖茎秆;
以次充好,如以广山药冒充怀山药。
5、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在中药材的生产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
修正药业是一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其生产的“斯达舒”、“修正牌消糜栓”、“唯达宁喷剂”、“益气养血口服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2014年11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飞行检查结果显示,“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河厂区)原料库部分药材霉变,企业还存在故意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等行为”。
2013年,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其官网上发布一则警告,称同仁堂等网上销售的中药牛黄解毒片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同年5月7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同仁堂的一批注册编号为HKP-08760、批次编号为1033946的健体五补丸中成药,其水银含量超标约5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总结:
中药材从种植到加工、从仓储养护到物流、再到流通、到生产为成药,期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隐藏的问题有待中药材人共同去发掘,去改善。
二、为解决中药材行业问题做出探索的企业
传统的中药材行业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如何解决?是否是加入互联网元素就能解决诸多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每一位中药材行业从业人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些企业在不断摸索中已经逐步开始行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步伐走到了哪里?
1、中药材天地网
中药材天地网于2006年在北京成立,2008年总部迁至四川成都,以中药材信息起家,经过十年的发展,在中药材信息方面走在前沿。2012年5月,推出中药材买卖通网上交易平台(已改为“中药材诚实通”),号称“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平台主要分为针对消费者的“一站式购药”和针对用药企业的“药企采购(搜搜药)”。
2、药通网
药通网正式成立于2005年7月,立足药都之首亳州市,同样以中药材信息服务起家,通过会员注册、广告竞价排名,以收取广告费为主要盈利模式。2013年,药通网推出“中药材交易通”,以信息服务起家的药通网,在推出的中药材交易通平台仍然采取了会员注册、信息展示为主的运营模式。
3、康美e药谷
康美药业于1997年成立于广东省普宁市,是一家集药品、中药饮片、中药材和医疗器械等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医药民营企业,2001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2年,康美药业推出康美中药网,网站以信息咨询、e药谷为主。
认真研究e药谷发现,其名为现货交易,实为类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运营模式,研究过期货的朋友都知道,期货的交易目的为套期保值、投机、套利。期货是一种金融工具,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物交易。
4、绿金在线
绿金在线于2011年成立于中国南京市,目前从事的主要业务也是中药材现货交
易,交易品种有红参、人参、鹿茸、太子参、甘草、枸杞等,经营模式类似于康美e药谷,不再赘述。
5、药博商城
药博商城于2012年3月正式上线,与药通网同样立足于药都亳州,从其名称可以看出,药博商城主要以“商城”为主,其网站定位为中药材交易、药食同源产品交易、中药材器械交易、中药材生产资料交易和服务、商务服务等综合性交易、服务平台,直接布局全产业链。
6、金银花之家
金银花之家成立于2011年,定位为金银花电子商务资讯网站,以金银花行情资讯、供求信息展示为切入点,深入发展,作为一家小型企业,在探索中药材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上值得肯定,但立足单品类市场规模有限,其商业模式对于整个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模式探索,缺乏值得借鉴之处。
7、珍药材
  • 抖音视频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主办:河北省药学会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玉泉路219号 邮编:050000
冀ICP备15000157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00000302000000
网站标识码:000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