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药学会
AAAAA级学会

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药有哪些区别?

2021-09-01

临床上,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常应用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都是抗栓药,抗血小板药与抗凝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1
血栓的类型


血栓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的无结构团块。有白色血栓与红色血栓之分。

白色血栓


动脉管腔窄,压力高,血液流速快,剪切力高,血小板容易聚集,故易形成血小板血栓,主要是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即白色血栓。




红色血栓


静脉管腔大,压力低,血液流速慢,剪切应力小,凝血因子容易在局部聚集形成高浓度,易于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的血栓血小板成分相对少,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即红色血栓。


总结如下表:


2
作用机制的区别


抗血小板药物是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


抗凝血药物是指通过影响凝血因子的功能,来阻止血液凝固过程。


了解了血栓类型及两类药的作用机制,那么我们就不难知道如何选择抗栓策略了:


3
不同血栓的用药策略

抗动脉血栓(抗血小板药)冠心病、脑梗死、周围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


抗静脉血栓(抗凝药)房颤、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


4
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的分类


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繁多,它们分别作用于血小板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抑制相关受体或酶,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主要有4大类。


表1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分类



现在抗凝治疗的药物按作用机制分为4大类。


表2 常用的抗凝药物分类



5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动脉血栓治疗应用


  • 慢性肢体缺血或稳定性冠心病(无血栓形成)的患者只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如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均应每天服用75~150mg阿司匹林,若存在阿司匹林禁忌证,可用氯吡格雷。对某些高危患者,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急性肢体缺血(存在血栓形成)的患者应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随后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


  •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以溶栓或抗凝,抗凝是预防纤维蛋白沉积的辅助治疗。


  • 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且出血性风险较低的房颤患者,首选长期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因为其预防卒中的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静脉血栓治疗应用


  • DVT


对于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DVT者,不管采用何种抗凝方法需立即实施快速起效的抗凝治疗,包括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普通肝素等,一般首选低分子肝素。若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才首选普通肝素


  • PE


同DVT一样,抗凝治疗也是PE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治疗方法。


动脉血栓预防


  • 二级预防目的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


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 一级预防目的


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药物预防方法


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预防


  • 手术患者术后应鼓励尽早离床活动


  • 当危险因素无法去除时,使用机械性预防和药物进行预防


  • 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


  • 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用于任何静脉血栓高危人群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