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用药小科普】药物与饮酒的那些事儿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黄炎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团聚是新春佳节的主题词,阖家团聚免不了喝酒,所谓“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传统的劝酒文化往往让人难以拒绝,若您正在服用药物,药师提醒您需避免饮酒,否则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有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性。下面药师为您详述药物与饮酒的那些事儿。
一、抗菌药物与酒精合用可能导致双硫仑反应
“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这句玩笑话恰恰反应了抗菌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严重后果。双硫仑样反应指在服用特定药物后饮酒引起的面部潮红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的一组综合征。双硫仑样反应属药源性急症,严重者可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失语、四肢肌力降低等症状。饮酒后,乙醇进入体内,在肝脏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某些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特殊基团,可与乙醛脱氢酶相互作用而抑制乙醇的代谢,导致乙醛蓄积,导致一些列不适症状。
一些药物因为其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可阻止乙醇代谢,导致乙醛蓄积。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抗菌药物包括:1、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甲肟、头孢氨苄、头孢孟多等,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
二、感冒药、镇痛药与酒精合用可能引起胃肠及肝脏损伤
药物与酒精均对胃肠道有刺激,尤其对于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药物与酒精同服如同雪上加霜,可能引起胃肠道的不适,严重者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
很多感冒药、镇痛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能显著缓解发热及疼痛等症状,但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过量饮酒后,体内的谷胱甘肽会大量消耗,从而导致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物质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增加肝脏衰竭发生的风险。
三、降糖药与酒精合用可能导致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酒后使用降糖药物,由于酒精能够促进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会使药物的降糖作用增强,导致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并可能引起乳酸血症。
四、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血压异常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若您在服用“普利”类、“沙坦”类、“地平”类或“洛尔”类药物,需要注意切勿饮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能够使血管扩张、交感神经受到抑制,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导致降压效果增加,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低血压性休克。此外,部分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利血平等与酒精合用也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有导致高血压危象甚至死亡的风险。
五、镇静安眠药与酒精合用可能导致昏迷
中老年朋友常伴有睡眠差的困扰,所以会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有不少失眠的朋友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在晚上睡前来一杯,喝点酒能睡的更好。药师在这里要提醒您,在服用安眠药时不宜饮酒,否则,这将是一杯自酿的“苦酒”。饮酒后会使消化道扩张,增加安眠药的吸收,安眠药被人体加速吸收后,其代谢速度又被减慢,导致安眠药在血液中的浓度短期内迅速升高。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安眠药的中枢抑制作用相互叠加,就会使我们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抑制的状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六、注意含有酒精的药物
除了注意用药不饮酒外,也应注意某些药物中是含有酒精的,辅料中的酒精同样需要引起注意,药师总结一下药物的辅料中含有酒精,请您一定引起注意:
类 别 |
药 品 |
注射剂类 |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醇型)、泼尼松龙注射液(醇型)、硝酸甘油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伏立康唑粉针剂(国产)、前列腺素E2注射液等 |
口服液 |
丹红化瘀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A口服溶液 |
糖浆剂 |
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 |
酊剂 |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 |
酏剂 |
地高辛酏剂 |
酒剂 |
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等 |
以上就是药物与酒精的那些事儿,“药物”和“酒精”是一对冤家,不能相融。近年来,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呈明显增加趋势,大家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药师提醒您:服药不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