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药学会
AAAAA级学会

河北省药学会血液药学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第二期血液内科基层医师培训班

2019-03-06

2018年9月8日河北省药学会血液药学专业委员会如期举办了第二期血液内科基层医师培训班。培训班由血液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郝洪岭教授主持并担任授课专家,其他授课专家包括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王素云教授和李杰教授,以及河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邱志宏老师。
在简短的开班辞后,郝洪岭教授首先以《MPN诊疗进展》为题进行授课。MPN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简称,主要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郝洪岭教授主要介绍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诊疗相关知识。郝教授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采集、检查手段、诊断标准、预后评估,以及治疗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强调了对患者症状负荷的评估量化、骨髓活检及JAK2V617F、CRAL、MPL等基因检测的重要意义及新型治疗药物芦可替尼的使用方法。讲课内容既全面,又重点突出,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王素云教授讲课的题目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王教授先简单介绍了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现状,各种治疗药物的起效时间等,并结合各种指南介绍了一线治疗药物的选择。在详细分析了一线治疗药物的优势及不足后,进一步介绍了二线治疗药物的种类及用法。目前治疗ITP的二线药物主要包括TPO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抗CD20单抗、脾切除,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等。王教授详细讲解了各种治疗措施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等,为基层医师治疗ITP时的药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杰教授以前段时间热映的影片《我不是药神》为切入点,系统的讲授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知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白血病,发病率可达0.39-0.99/10万。慢粒的发病多呈隐匿性,典型表现为粒细胞水平增高、脾大,但患者常因健康查体或诊治其他疾病而被发现。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是慢粒发病的核心因素。因此,目前对慢粒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以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KI药物的应用使得慢粒由一种预后很差恶性肿瘤转变为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甚至有治愈的希望。人类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认识和诊疗措施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给参会的各位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邱志宏老师做了题为《深部抗真菌药物特点及临床应用》的报告。邱教授首先介绍了抗真菌药物的分类、真菌致病菌的分类,以及抗真菌药物的PK特征、PK/PD指数、靶值以及其他特性。然后结合IDSA2016年指南,分别讲授了针对不同治病真菌,如何选择抗真菌药物,以及选择的理论和循证医学依据。邱教授的讲解深入细致,紧密贴合临床,收到参会医师的好评。

郝洪岭教授主持了讨论,并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共有30余位基层内科及全科医师参加,进一步扩大了河北省药学会及河北省人民医院的社会影响力。血液内科基层医师培训班作为一项长效工作,今后还将继续开展下去,欢迎更多的各专业医师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