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药学会
AAAAA级学会

“防治合作,协同创新” ——河北省药学会组织权威专家共话脑梗死诊疗与用药新进展

2019-06-13


      2019年6月6日,由河北省药学会主办、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防治合作,协同创新”——脑梗死临床治疗及药物合理化应用高端研讨会”在石家庄市西部长青璞祯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宣传并规范脑梗死临床治疗中药物的合理使用,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加强药师在临床用药中的管控和服务水平。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刘骁悍、河北省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张祥建、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科技部部长毛谕明以及省内神经系统领域知名临床与药学专家共计3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河北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张淑慧教授主持会议
河北省药学会理事长刘骁悍致辞
  刘理事长提到,此次会议邀请众多心脑血管疾病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脑梗死临床治疗及药物合理化应用这一重大课题,相信必将有助于实现跨学科交流,推动我省临床治疗及药物应用与研究迈上新台阶。他表示药学会将更加积极地开展此类多样化的平台交流活动,加强临床与药学融合,推动我省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合理化用药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河北省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张祥建教授致辞
      张教授提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曾表示:一个人的力量很弱,协作创新才更好。河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基于多学科交流与进步而组建的,其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在药学学术交流领域仍存在短板,他强调,医药二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临床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变化、严重病患会诊与抢救均需要药师随时参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医学与药学、医师和药师紧密合作,这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必然要求。本次脑梗死临床治疗高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规范脑梗死患者管理,切实提高诊疗水平,造福广大病患。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张祥建教授作了题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热点问题探讨2019》的报告
  张教授对英美中三国脑卒中指南作了详细介绍,从血压管理、老年人管理、中青年管理等多角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内容丰富,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最前沿的指导, 帮助医师药师透彻理解指南精髓,并落地到临床工作实践。张教授强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中,饮食、锻炼、心态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刘国强教授作了题为《脑梗死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报告
      刘教授层层递进,系统阐述了疾病负担研究、药物经济学评价、脑梗死治疗药物经济学评价三方面内容。他指出,脑梗死是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家庭、社会、医保负担重的疾病。脑梗死治疗药品费用高昂,治疗药物所占市场份额较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医保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如何合理分配脑梗死药物资源,进行合理控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医师药师要依照指南开展诊疗活动,掌握药物经济学评价知识,提高自身综合判断能力,更好地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主任郭书英教授作了题为《进展性脑卒中》的报告      
      郭教授从进展性脑卒中的概念入手,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预测指标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细致讲解。他提到,脑梗死入院后病情加重较为常见,入院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说明很重要。严重脑水肿是导致卒中进展的重要因素,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辅以血液化验、血管检查可以明确大部分病情恶化原因。早期重建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改善侧支循环、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苗江永老师作了题为《中枢性眩晕的诊治思路》的报告
      苗老师简要介绍了眩晕的概念及鉴别,并深入探讨了眩晕的分类、中枢性眩晕的特点以及血管性眩晕的具体诊治,对于中枢性眩晕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报告提到,眩晕是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是一种运动性幻觉。血管性眩晕最常见的是后循环缺血,而栓塞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发病机制,氢溴酸樟柳碱能够快速恢复微血管动力,激活微循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症状,打通脑循环“最后一公里”。
 
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此次会议邀请到了国内及省内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诊疗的知名临床专家与药学专家,大家齐聚一堂,展开面对面的研讨和交流,各位专家就脑梗死临床药物规范化、合理化应用展开了精彩讲座,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思想前沿。未来,学会还将组织更多此类活动,整合多学科力量共同打好我省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攻坚战,为百姓的生命健康、为社会的稳步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